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

平庸的邪惡 ─ 《漢娜鄂蘭:思想的行動》



《漢娜鄂蘭:思想的行動》講述1960年,以色列綁架納粹劊子手艾希曼進行公開審判。逃過大屠殺的德裔猶太人漢娜鄂蘭,主動自薦報導,最終誕生顛覆性概念「平庸的邪惡」,更大膽指出猶太人自己也是共犯,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。讓她飽受攻訐威脅,甚至愛人也背離她。但她毫不畏懼,持續捍衛思想,­終生論述­邪惡本質。

認識漢娜鄂蘭是因為江宜樺,一個自由派學者,碩博士論文都以漢娜鄂蘭為題,連交接行政院長下台前致詞也要引用漢娜鄂蘭的話,卻用暴力水車警棍、司法追殺、預防性羈押對付人民。漢娜鄂蘭畢生研究集權主義,江宜樺倒是做了完美詮釋,諷刺。







艾希曼拒絕承認謀殺罪:「我從來沒有殺死過任何人,我從來沒有下令殺人。」他認為自己只是個守法的人,一切行為都只是履行職務,他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偶然,任何人都可以取而代之:因此幾乎每一個德國人都有罪。


平庸的邪惡,The Banality of Evil,是一種思考的無能。當艾希曼不願思考,只是服從/相信權威並且執行工作,卻成為一個時代最大的罪犯,這種平庸的邪惡才是最可怕的。有沒有罪?當然有,社會關注的是你實際的作為,而非你內心和動機是否可能無罪,服從等同支持,這是艾希曼應被處死刑的理由。

我期許自己是知行合一的人:反對頂新、就不買林鳳營;反對巨蛋、就不消費遠雄任何服務。看完《漢娜鄂蘭:思想的行動》給我的衝擊是,繼續待在行銷廣告界,雖然做了一些厲害的案子,服從權威執行工作,幫未曾謀面的商人賺錢,到底為世界帶來什麼改變?做一份對社會沒有幫助的工作,算不算一種平庸性?

出社會九個月,就快要25歲,越急著找答案就越找不到,幾次同年紀的聚會,話題最後都是對未來悲觀的嘆息。大家總笑著說,還有時間想人生,代表你還不夠忙,等到忙完一眨眼幾年過去,發現自己不適合,機會成本越來越高,始終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,大家都是這樣過完一生。最近畢業潮,好多學弟妹來問我職涯建議,眼神裡閃閃發著光,我都快忘記我曾是大家口中充滿熱情目標無所畏懼的人,我其實給不了什麼建議,最重要的是,不要忘記現在22歲你的眼神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